返回首页

积石山震区民众齐心协力重建家园迎新春

时间:2024-01-3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月16日,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安置点,群众参加保洁技能培训班。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36岁的吴志林手持面罩、双腿跨立,在半人高的铁架上点出源源不断的火花。在陈家村安置点,他和村民们正在练习平焊。培训间隙,他们还互拍视频,记录进步。

  吴志林家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陈家村。去年12月18日23时59分,一场突如其来的6.2级地震破坏他的家园。地震导致当地5万余户家庭受灾,14万余人需要紧急安置。

  中国政府的迅速救援和灾后安置工作,为受灾民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如今,各个安置点的生活有序轮转,基本生活保障之外,受灾民众的安居和就业等长远需求也得到回应,正在稳步推进。大家开始积极谋划灾后新生活。

  在当地人社部门的对接下,多家职业培训机构在安置点上搭起帐篷,为受灾民众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课程。甘肃省康县联创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杨学元介绍,后续将为培训学员推荐就业岗位,做到培训、考证、就业无缝衔接。

  1月16日,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安置点,群众参加电焊技能培训班。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记者从积石山县人社局了解到,截至1月26日,各安置点累计开展劳务培训5973人次,类型涵盖电焊、家政、护理、中式烹调等。

  石塬镇秦阴村村民秦三虎和老伴的生活逐渐恢复常态。他们从帐篷搬进了活动板房。走进“新家”,炉火烧得正旺,墙边堆满了各类物资,除了米面油,还有鸡蛋、奶粉、方便面等。他说,现在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早点重建家园、搬进新家。

  从地震初的惊慌失措,到如今的踏实安心,积石山县受灾民众在短短时间内得到了妥善安置。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各方救援力量的迅速集结,以及众多爱心企业和人士的无私奉献。

  在石塬镇秦阴村安置点上,一张特殊的清单摆放在村委会办公桌上。这是一张地震发生后11天里,该村接受全部援助物资的清单,接收种类达61种。在受灾的每个村子里,都能看到这样的清单。

  这些物资来自全国各地,有中央、省、市拨付的应急物资,也有各地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捐赠。除了一次性发放的物资外,还有定期收到的物资,比如免费的炭火、蔬菜、卫生用品等,电信运营商甚至将免费的无线网络接入到民众家中。

  在安置点上,卫生室、村委会、邮局等一应俱全,满足了受灾民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有的人家已早早贴上了春联和福字,有的人去山下的镇子上采购。拉着农副产品的大车前、铺开的地摊旁,都围满了采购年货的人。

  这些天,在积石山县各个灾后安置点上,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协商会议正在紧锣密鼓地召开。石塬镇党委书记李自蛟一直在各个安置点上跑来跑去,召开村民大会,倾听意见,宣传重建方案和政策。

  在石塬镇宋家沟村的村民议事会上,李自蛟和干部们鼓励大家讲出自家困难和问题,一一记录在本子上,并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

  目前,积石山县已摸排出500多个新老地质灾害隐患点,重建的选址至关重要。考虑到方便生产生活,在集中安置中采取以大规模安置和小规模安置相结合的方式。

  记者在宋家沟村村民石仓有的活动板房里看到,各类食品、生活物资都已发放到位,甚至还提供蔬菜包。前几天,三袋煤炭也送到了家门口,可供使用半个多月。他说,幸好有政府帮助,没挨饿、没受冻、没受罪。

  这场地震给积石山县的基础设施、房屋建筑造成巨大损失,目前,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已经完成。全县已谋划上报各类灾后重建项目300余项,涵盖居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生态修复等。

  1月16日,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刘集乡阳洼村安置点,群众在板房内吃饭。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距离农历春节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安置点上,有人早早贴上了春联和“福”字。石仓有的子女都在外地,今年春节他们依然会回家过年。虽然板房里空间有限,但老两口仍然喜悦溢于言表。他们准备置办年货,好好过个春节。

  “有四面八方的关心和支持,新的一年,我们一定会搬到新家园。”石仓有说。(记者张文静、文静、王紫轩、胡伟杰)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