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昌平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名片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

时间:2024-01-1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13日电 北京昌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北京“三条文化带”唯一汇聚的区,将持续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名片,探索“文旅+”产业创新。同时,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增强民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这是北京市昌平区相关负责人在一场发布会上介绍的。

  负责人表示,昌平区要发挥“三条文化带”集聚效应和国家版本馆带动效应,加快实施居庸关活化提升、明十三陵文博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持续办好全球明文化论坛等活动,构建全球“明粉”聚集地。

  昌平区将统筹居庸关、八达岭奥莱、乐多港等文旅特色资源,把昌平打造成北京“微度假”目的地,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名片。

  昌平区将探索“文旅+”产业创新,继续办好环西自行车挑战赛等品牌赛事活动,打造“首都骑行第一区”。提高乡村民宿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培育一批精品民宿和都市生态园,办好农业嘉年华、温泉文化节等活动,促进文旅农消费供给融合升级。

  负责人谈到,2023年,昌平区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2023年,昌平区已全面建成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有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博物馆,全区22个镇街均建有综合文化中心,全区村社综合文化室建有率达到100%。在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回天地区超大型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模式,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顺利开放服务,已累计服务超200万人次,增强了区域文化活力和聚集能力;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涌现出一批以大运河遗址公园、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长峪城村永兴寺古戏台为代表的文物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昌平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2023年全区各类文化活动开展场次2200场(市、区年度任务完成率分别达到208%和178%),参与群众272万人次;深化打造明文化论坛、“回天春晚”、“国际魔术大会”、“温泉文化节”等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通过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持续擦亮文化品牌活动,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

  “2024年昌,平区建设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将进入冲刺阶段。”负责人表示,昌平区将我发挥“三条文化带”的汇聚优势,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融合发展、加强各类资源的活化利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市民群众公共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打通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保障民众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完)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