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关晰朗贡共钩勾沟苟狗垢燎桩具体内容是什么?

时间:2023-04-3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关,即关口,指的是边境上的门户。关,既然是境上之门,当然是用来防守的,故孟子有句云:“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也。”《说文》对关的诠释说:“立于此,交于彼,曰关”。

  浮图关,位于重庆主城区西南,与鹅岭公园一箭之隔,整个面积约为0.7平方公里,关口耸峙于长江与嘉陵江之间的山脊上,三面悬岩,极为险峻。《巴县志》记载:“渝城三面抱江,陆路惟浮图关一线壁立万仞,磴曲千层,两江虹束如带,实为咽喉扼要之区,能守全城可保无恙。”旧时出重庆城,沿东大路上成都,这是唯一的陆路关隘,出了浮图关才算出了重庆城。

  浮图关,得名久远,早在公元227年,三国蜀将李严为大都护屯兵江州时,便在这里大兴土木,凿岩筑城。李严所筑的浮图关,是用条石迭砌而成的,城墙高达10米,厚约5米,辟有迎庆、泰安、顺风、大城四座城门,城内驻扎重兵把守。打这以后,浮图关成为重庆陆路的门户,西上成都的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浮图关,原名佛图关。浮图,是佛陀梵文译音,指的是宝塔。宝塔是藏舍利和藏经之所,古语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之说。佛教是推崇多多造像的,这在《大乘造像功德经》等经典里有入微阐述,其意在既有功德,就有福报。据传李严筑城时,见关上石壁多有摩岩佛像,便随手拈来,得名“佛图关”。

  一个关名,两种说法,定是有其缘由的。佛图关,南俯长江,北临嘉陵,身居高处,扼控两江,地势险要,关下林木葱郁,烟云缭绕,子夜时分,云雾乍起,关隘要塞恍如悬浮于两江之上,云雾之巅,佛图关因之又称“浮图关”。直到大清乾隆年间,佛图关这才正式改名为“浮图关”。

  古往今来,大凡交通要隘,军事要塞,总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浮图关究竟有战事几何?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据史籍记载:从1239年的宋末至1949年11月29日,在漫长的700年间,浮图关发生的战事较为有名的就有:元代蒙古兵与宋兵激战,明代秦良玉率白杆兵与奢崇明叛军激战,张献忠与四川巡抚陈士奇激战,顺治年明将王复臣与清总兵卢光祖激战等。《宋史·忠义传》记述的“张珏大会重庆,驻浮图关”,说的便是张珏抗击元军的那场大战。

  上世纪之初,四川军阀大大小小多如牛毛,为争夺地盘,战事频仍,从1917年到1935年这十八年间,川境内的军阀混战多达470余次。这期间,军阀们为争夺重庆这块富庶之地,开战在浮图关可谓多矣!

  1923年杨森与黔军在浮图关“苦战数月,血润亢土”;同年8至10月,熊克武与杨森及北洋军在浮图关恶战数月,最终攻克重庆。当时的《国民公报》曾如是报道:“这一仗,打得逆军尸伏十里,缴械如山……”。历次战事,惨死的兵丁成千累万,大都就地挖坑埋葬,或弃葬于山涧之间。前些年,重庆民间广为传闻的“白骨塔”之说,其实,与此莫无关联。

  浮图关上有座夜雨寺,为明代所建。相传“寺内壁间有青石一块,虽亢旱经月,侵晨视之,犹津润若夜雨然”。“浮图夜雨”,被清人定为巴渝十二景之一。历经沧桑,而今古庙与奇石,早已荡然无存,仅留下轶闻于世。

  清咸丰时,曾任川东兵备的巴渝名士姚觐元,驻扎关上,倡导农耕,植桑养蚕。光绪二年,为纪念姚之业绩,浮图关乡场更名为“姚公场”。1940年,国民党在此设中央训练团,将关名改为“复兴关”。随之,市面上广传一联语:

  防空洞成惶恐冢,是线日傍晚,解放大军兵不血刃,夺取了浮图关。1950年,复兴关恢复旧名,浮图关之名,遂流传至今。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